【Part 1】
一、事前準備:
1. 請學生回家預習理化課本P.14~17(翰林版)(長度與體積)
2. 並於上課前將桌椅排成小組狀,並按照組別坐好
二、道具:
自製小白板、白板筆、小板擦、籌碼、50ml量筒、10ml量筒、1000ml燒杯、100ml燒杯(每組各一個)
三、教學活動流程及活動進行方式:
[Part 1]
1.限時3分鐘(可以翻書),小組討論並寫出1-2的重點(盡量寫,希望是討論出來有條理的結果,並強調不要給我參考書及補習班答案)
2.作答時間到,各組將小白板立起來讓老師看,老師巡迴批改給分數
3.老師統整各組想法,將1-2重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抄在課本上
[Part 2]
4. 限時5分鐘,請各組用四種方式(因為每組最少4個人,要他們分工合作)(不准用尺)測量桌子的高度,並把測量方式及結果寫在小白板上
5.時間到,各組舉小白板面對老師,老師去各組對答案給分數,其他小組監督其他小組不可以再改答案
6. 檢討+討論「為什麼測量值要包含數字跟單位」─老師用問答式方式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測量結果,為何測量結果必須包含數字及單位
[Part 3]
7. 限時3分鐘,小組討論什麼東西是不用工具測量,用數的就可以數出來,而且一定對的(老師有先舉例:例如人數)(寫越多分數越高,但同種類不可以重複寫,例如:羊、狗、貓都屬於動物,只算一次得分)
8.老師去各組對答案給分數並統整
[Part 4]
9.限時2分鐘,小組討論並寫下桌上四種器材(大小燒杯、大小量筒)的最小單位為何
10.時間到,請各組在倒數10秒時派人上台依組別順序站好舉牌秀答案,老師直接用視線看答案批改給分數
11. 檢討並討論什麼是最小單位
[Part 5]
12. 老師隨機在各組大燒杯中倒入一些水(小於200ml,大於100ml),請各組用桌上這四種儀器測量出水的體積,並將測量結果寫在小白板上
13. 時間到,請各組在倒數10秒時派人上台依組別順序站好舉牌秀答案,老師直接用視線看答案批改給分數
14. 檢討並討論最小單位和準確值、估計值
※ 進行到此,若班上仍無法有效寫出完整的測量值,就再進行[Part 6]活動再次檢驗學生是否藉由Part 5的檢討學會了 ※
※ 若班上學習狀況OK,就進行[Part 7]練習課本習題,回歸到文字題目本身 ※
[Part 6]
15. 限時5分鐘,請各組完全不准用尺,想出四種方式來測量教室的長寬及窗戶的長寬,並分工合作實際測量,在小白板上寫出完整測量值。(一個測量方式對應一個測量的物品,即教室的長用一種測量方式(ex身高),教室的寬用第二種測量方式(ex書本長),窗戶的常用第三種測量方式(ex水壺高),以此類推)
16. 時間到,請各組在倒數10秒時派人上台依組別順序站好舉牌秀答案,老師直接用視線看答案批改給分數
17. 檢討並討論最小單位和準確值、估計值
[Part 7]
18. ﹝練習課本例題p.16,17﹞ 限時3分鐘,請各組寫出課本P.16~17課本例題,想想看。
19. 時間到,請各組在倒數10秒時派人上台依組別順序站好舉牌秀答案,老師直接用視線看答案批改給分數
20. 由老師口述統整及再次講解最小單位,估計值之看法,以進行「最小單位限時競賽」做最後的考驗
[Part 8]
21. 【最小單位限時競賽】題目共10題,小組成員共4~5人,請小組兩兩合作(各拿兩個白板+筆+板擦),兩個人負責1~5題,另外兩人負責6~10題(自行分配),限時5分鐘作答(即1題1分鐘)
→ 作答開始前有說明投影片呈現題目的分配是題目在投影片左邊,要求回答的問題在右邊,並確認是否所有學生都看得到投影的螢幕及筆是否有水
→ 若5分鐘作答狀況不是很理想或討論很踴躍,可在5分鐘作答結束後,讓小組兩兩交換白板,再限時5分鐘,讓他們相互檢查,也讓小組所有成員因此10題都有作答到,並且一起承擔小組分數的責任
22. 時間到,老師隨機交換組別答案,讓小組交換改,對答案同時講解科學記號+有效數字如何看估計值及最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