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前準備:

      1. 請學生回家預習理化課本1-1長度與體積

      2. 並於上課前將桌椅排成小組狀,並按照組別坐好

二、道具:

      方格小白板、磁性白板、白板筆、小板擦、1000ml燒杯、100ml燒杯、100ml量筒、10ml量筒、滴管、線釘(每組各一支)

三、規則說明:

Part 1】從生活經驗出發討論何謂測量→數不出來,需要工具去量測得到我們想要知道的數值?  

  1. 限時1分鐘,小組討論哪些東西是我們用數的,數出來一定對的
  2. 時間到,小組搶答

Part 2】「從長度測量談描述一個完整的測量結果要包含數字和單位,再談國際單位制」「從誤差談準確值、估計值」

  1. 公布任務:在3分鐘內,請小組用4種不同的方式(不可以使用直尺)測量書桌的高,並將結果寫在磁性白板上

            ※ 提醒:要舉例,不然答案會出現xx公分

         2. 時間到,白板貼黑板,老師統整+帶討論

           ※ 陷阱:學生都會測不同桌子的高度→提醒之前所學之控制變因-要量同一張桌子,操縱變因-不同的方式

Part 3】檢驗Part 1是否有學會,並再從實際測量結果談最小刻度及平均值

  1. 課本任務p.145分鐘內,用直尺和方格白板的方格,兩種方式各測量5次,測量自然課本的厚度,並計算這兩組數據的平均值,將10個測量值及兩組平均值寫在磁性白板上
  2. 時間到,白板貼黑板,老師引導學生討論用何種工具測量較為準確,討論如何去除誤差及求平均值的意義

Part 4】由體積測量檢驗前面所學,延伸談看水面和水銀面的注意事項

  1. 任務:5分鐘
  2. 請在磁性白板上寫出1000ml燒杯、100ml燒杯、100ml量筒、10ml量筒的最小單位
  3. 給一杯約180ml的水,請小組分別用11000ml燒杯、100ml燒杯、100ml量筒、10ml量筒測量這杯水的體積,並寫出正確測量值的表示方式及各測量值中的準確值與估計值
  4. 時間到,白板貼黑板,老師對答案+統整

         ※ 提醒:學生表示小學沒做實驗,沒用過量筒,所以不會看水的體積→從煮飯內外鍋要裝幾格水,手搖杯700ml去引

Part 5】談排水法、重錘法、溶於水的物質體積測量

  1. 任務:5分鐘
  2. 請在磁性白板上寫出10ml量筒的最小單位及使用的水量(要寫出正確的測量值表示方式)
  3. 請小組用量筒測量線釘的體積(釘子的體積、塑膠的體積) (要寫出正確的測量值表示方式)
  4. 時間到,白板貼黑板,老師對答案+統整+討論

        ※ 若Part 4多半學生未能寫出正確的測量值表示方式,則再用1000ml燒杯、100ml燒杯、100ml量筒、10ml量筒,請學生測量線釘的體積

Part 6】回歸課本,做課本練習題+最小單位限時競賽

Part 7】學習歷程整理

  1. 限時2分鐘,小組討論並寫出1-1的重點

         (盡量寫,希望是討論出來有條理的結果,並強調不要給我參考書及補習班答案)

         (統整寫在小組某一張小白板上即可)

        2. 時間到,白板貼黑板,老師統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