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小組)

1. 請小組在5分鐘內討論並在小白板上寫下什麼是「波」、「振源」、「介質」、「力學波」、「非力學波」、「橫波」、「縱波」,並舉例

2. 時間到,請各組停筆並舉起小白板,老師快速一組組對答案,同時給籌碼分數,要即時回饋

3. 請小組來台前拿各組道具(一條彈簧和一條童軍繩)。請小組在10分鐘內用發下的道具演示並說明這8個名詞,並舉例

   在倒數5分鐘時,由老師隨機抽角色,每組抽兩位上台演示 (即抽到「反射」,「波」,就是各組的「反射」,「波」等等要上台演示大家看,或暗自或明示指定回答),每組上台發表時間以1分鐘為限。凡是上台者一定要開口報告,否則扣分

4. 時間到,老師隨機抽第一個組別上台,然後組別依次帶著小白板及需要使用的道具上台(假設第一個組別抽到的是第2組,這次是2,1,7,6,5,4,3的順序,以前都是2,3,4,5,6,7,1)

5. 老師統整並回饋學生的亮點及可以再說清楚或進步的地方(針對不清楚之處,老師再進行一次演示示範)

6. 用潘冠錡動畫【基礎波動】再次說明【橫波】【縱波】─「波」、「振源」、「介質」、「橫波」、「縱波」,增強印象

7. 回家作業:完成學習單p.1 1

第二堂課(小組)

1. 請各組來台前拿各組道具(一條彈簧、一條童軍繩及一條橡皮筋)。請小組在10分鐘內用發下的道具演示並說明

   (1)「波只傳遞能量、不傳遞介質」(課本p.64 3-1p.66 3-3)

     (2) 「表現怎樣才是一個完整的波 (演課本p.693-6,做出1/4個波、1/2個波、3/4個波、1個波);

強調此次要全組上台(因為演示需要人員協助),每一個人都要報告,有一人未報告就扣分

2. 時間到,老師隨機抽第一個組別上台,然後組別依次帶著小白板及需要使用的道具上台(假設第一個組別抽到的是第2組,這次是2,1,7,6,5,4,3的順序,以前都是2,3,4,5,6,7,1)

3. 老師統整並回饋學生的亮點及可以再說清楚或進步的地方(針對不清楚之處,老師再進行一次演示示範)

4. 用潘冠錡動畫【基礎波動】再次說明【波浪舞】【橫波】【縱波】【水波】─「波只傳遞能量、不傳遞介質」,【橫波】【縱波】─「表現怎樣才是一個完整的波 」,增強印象

追問:如何判斷有幾個波→ 希望學生回答/找出「規律性」

5. 回家作業:完成學習單p.2 5項、第6

第三堂課(小組)

1. 請各組來台前拿各組道具(一條彈簧和一條童軍繩)。請小組在10分鐘內討論並在小白板上寫下什麼是「波各部位名稱及定義」、「波速」、「週期」、「頻率」,並舉例,同時準備用老師發下的道具上台演示說明+舉例

事先說明:會隨機抽小組報告其中一項,例如第1,5組報告「橫波各部位名稱及定義」、第2,6組報告「縱波各部位名稱及定義」、第3,4,7組報告「週期、頻率、波速」,這堂課小組分數=小白板內容+上台演示,每組上台發表時間以1分鐘為限。

2. 老師演示:這一趴自己看課堂上看需不需要做 ↓

  (1) 請第一橫排4位學生出列當支架+牆壁,協助我用大彈簧演示縱波,先表演1個縱波,再來2個,很多個,讓學生找怎樣是一個縱波,及老師手如何擾動

       → 形成 「一密一疏」為一個完整的縱波

   (2) 在黑板上畫縱波圖,將學生的示意畫出來,標示「一密一疏」是一個完整的波,標示波長

   (3) 詢問學生除此之外,哪裡到哪裡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波(測試學生是否已經學會會找相對應的點為一個波長的概念)

       → 此時已出現密部中點到密部中點為一個波,疏部中點到疏部中點為一個波,任一條線到其相對應的線為一個波的答案

   (4) 介紹「密部中點」為波峰,「疏部中點」為波谷,並在此縱波上畫橫波,讓學生相對應縱波其實也是4個振幅一個波

   (5) 再次判斷學習單p.1 4題的第7,8小題-縱波的波數

備註

      「一密一疏」及「密部中點到密部中點」,「疏部中點到疏部中點」為一個波,「密部中點」為波峰,「疏部中點」為波谷,在第三堂課時各班皆有某些小組已經寫出來,但稍微測試一下,學生並不太知道自己寫的東西是什麼意思,因此在此再強調一下,正增強他們很厲害已經寫出來了,老師只是在統整和延伸而已,並澄清一些迷思

   (6) 以複習的角度來教「週期」、「頻率」和「波速」-因為他們都已在第三堂課寫出這三者的定義及公式等等

   → 提醒課文及題目中文謅謅的寫法,及單位推導、英文代號之意義

 (7) 老師根據各組小白板內容用大彈簧演示+在黑板畫圖統整「橫波」、「縱波」、「波各部位位置」及「怎樣是一個完整的波」、「4個振幅一個波」、「數波」、「先產生的先傳遞」(波動未到之前及波動已過,彈簧在平衡位置)、「振幅代表能量」

3. 用潘冠錡動畫【基礎波動】【橫波變縱波】的【橫波】【縱波】─ 波各部位位置、怎樣是一個完整的波、4個振幅一個波、數波、先產生的先傳遞(波動未到之前及波動已過,彈簧在平衡位置)、振幅代表能量,【橫波】【縱波】【水波】【固定端反射】【自由端反射】─平衡位置,【重繩入輕繩】─波速、振幅代表能量,增強印象

4. 回家作業:完成學習單p.1 2項、第3項、第4

第四堂課(未分組)

1. 學習單p.2 7

   (1) 先讓學生根據↑↓↓↑預測波形,算週期和頻率,推導一個波4(4個振幅),波前進1步所花時間及所走之距離(11/4秒,1cm)→ 帶學生看老師設計表格中時間取的秒數之用意(每一大格剛好差1)

   (2) T=0~T=5/4秒,一格一格帶學生畫,T=6/4~T=8/4秒讓學生自己畫,老師在一起在黑板對答案

        → 提醒:有看到波在前進嗎?有看到先產生的波形先傳遞嗎?

        → 口頭詢問學生為什麼要畫在平衡位置上?因為波動未到達,或波動已離去,所以繩子不再擾動,恢復到平衡位置上

   (3) 和學生討論T=9/4秒的圖要怎麼畫 →T=10/4~13/4秒的圖要怎麼畫 

   (4) 大眼睛:你發現了哪幾個時刻的波形是一樣的?口頭詢問學生為什麼?

算波速

4. 回家作業:完成學習單p.3~4

第五堂課(未分組)

1. 檢討學習單p.3

   (1) 6題確定他們會從所畫之圖尋找出規律性,進而可以自己推導出第3小題10.5秒的波形,另外再隨機出一題讓學生回答

   (2) 智多星題,第1小題和第3小題檢驗學生是否會預測波形及數波,第2小題測試他們是否能從第56題中去推論繩波上各質點下一刻的運動方向,進而教如何畫圖判別

2. 學習單p.4 9小題 

   (1) 讓學生寫下自己認為的3-1-2重點,為自己的段考及國三作重點整理

   (2) 老師提供2句希望他們能夠理解的重要觀念:「波只傳遞能量,不傳遞介質」、「同介質,波速相同」

   (3) 用長而緻密的較重彈簧及短且輕的彈簧,還有傳筆的例子讓學生了解波速和介質本身粒子間緊密程度等性質有關,只要同一介質擾動,其波速相同

P老師的測波速

※潘冠錡動畫─「有趣的波動」─「重繩到輕繩」及「輕繩到重繩」:波速※

3. 播放「潘冠錡老師動畫」- 「熱運動」、「聲速」、「有趣的波動」

  (1) 「熱運動」:讓學生更具象了解溫度=能量,溫度越高,粒子擾動越厲害。只要溫度更高,粒子就有機會脫離固體狀態的束縛,變成液體和氣體。導入溫度越高,粒子擾動速度越快的概念。

  (2) 「聲速」:延續「熱運動」的概念,讓學生看動畫跟著動畫裡的嬰兒哇哇叫,感受溫度低時聲音傳播速度很慢,溫度高時,聲速變快

  (3) 「有趣的波動」:

         (複習)「波浪舞」-波只傳遞能量,不傳遞介質;

                  「橫波」-波只傳遞能量,不傳遞介質,介質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向垂直,數波;

                  「縱波」-波只傳遞能量,不傳遞介質,介質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向平行,數波

         (延伸) 「水波」-綜合波,並非國中課本指的只是橫波,但依然波只傳遞能量,不傳遞介質;

                     帶學生比較「固定端反射」和「自由端反射」的差別;

                     討論「重繩到輕繩」及「輕繩到重繩」的差別,並類比到「固定端反射」和「自由端反射」感受能量傳遞與振幅的關係

※ 根據課程設計後再次修正的完整學習單─ 第五個版本 ※ (以上課程設計是第四個版本)

 

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