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課是依據我暑假參加偉瑩老師台東樂學共備團工作坊時產出的課程設計(如圖)進一步修改調整後實施的....

2015.08.07 1-1時間課程設計@台東樂學共備團  

 

依據此課程設計製作了這一張雙面的學習單(如圖)

2015.09.01 國三上 1-1時間學習單p.1  2015.09.01 國三上 1-1時間學習單p.2  

實施方法:

1. 隨機抽籤分小組(導師班以我排的學習小組分組),換好座位後,發下學習單,請他們在1分鐘內由組內程度強到弱選出第一棒到第四棒(有一組會有第五棒),我會點請各組各棒次起立確認他們已經完成此任務(選棒次的主要目的在於日後1-2的課程安排)。

2.進行活動一:請大家當柯南(有簡述柯南漫畫劇情概要XD)各組選一個人至講台上閉眼默數1分鐘,自己覺得時間到了就舉手並睜開眼睛,台上所有選手都舉手並睜開眼睛,活動才結束。台上選手及台下同學都不准出聲或打pass,只要有人打pass,整組扣上課分數100分,只要台上選手順利完成(不需要準確),整組該堂課可得100分。

→ 好安靜好專注的一分鐘....

    台上的選手都好像做錯事被罰站,低頭不語....我想巡堂的老師應該會覺得這個班是發生什麼事吧XD

2015.09.01 默數一分鐘_1  2015.09.01 默數一分鐘_3   2015.09.01 默數一分鐘_5  2015.09.01 默數一分鐘_2  

3.訪問台上最接近1分鐘的或很明顯看得出默數動作的或最慢舉手的選手,詢問他們如何默數

→ 有人跟柯南一樣用心跳,有的分享是平時過馬路就有在練習數紅綠燈的秒數...

    此時有的班已經從他們的口中歸納出「規律」-這節的核心概念...

4.活動二:請各組在3分鐘內(含來台前拿小白板+板擦+白板筆)討論2種測量時間的方法或實驗(不可說手錶、時鐘、手機),請將使用的用具或儀器寫在小白板上及學習單上,時間到舉起小白板讓我看。

→ 意想不到的熱烈討論,而小白板上的答案令我驚豔,再次證明我自己的腦袋是填鴨版腦袋....

2015.09.01 測量時間的方法_1  2015.09.01 測量時間的方法_2  2015.09.01 測量時間的方法_3  2015.09.01 測量時間的方法_4  

5. 隨機訪問3~4組,請他們說明他們寫出的其中一個答案,為何可以用來測量時間的原因,進而討論能測量時間的必要條件─「規律性」,也就是課本中的「等時性」,以及為何要訂定全球統一標準的時間的原因,引出「銫原子鐘」的存在。(順便複習國二上第一章基本測量的長度標準及測量概念,以及銫的元素符號)

6. 活動三:進行單擺實驗。首先先簡單介紹單擺、其構造和用途,複習操縱變因、控制變因及應變變因。要求各組要做三種不同長度或擺錘重或擺角,每種至少要實驗3次,因此要有9個實驗數據,並參考課本上p.12及p.14表格製作實驗數據表格。(操作實驗時間:10分鐘)

→ 在這階段熊熊發現經過國二一年實驗訓練的學生自己操作實驗還是有非常大的問題存在,因此見狀況不對,就會請全班暫停動作,聽我再說明一次(更詳細),三個班都有這樣的情況,加上一開始的課程準備動作,因此一堂課45分鐘,就在學生做不完單擺實驗中結束,然我留下材料,要求他們在明天上課前利用時間要完成實驗並繳交學習單。

7. 學習單加分題說明:此部分分數可自行決定要不要拿,強調該組每個人都要有貢獻,因此理想中每人寫一題(需在題號註明座號),5題全對,整組加50分。但是若加分題只有1人全部完成,則該組只有那個人加50分,其他組員無加分;若2人合作,1人寫3題,他就得30分,另1人寫2題,他就得20分,分數無法共享,以杜絕組員依靠或壓榨某一位組員寫學習單的情形。

 

學習單成果分享:

 

導師班學生聯絡簿回饋:

DSC_1922  

(註:回饋的學生是班上成績優異,品學兼優的學生,回饋內容提到的崴哥是我們班對於各科學習幾乎提不起任何興趣,幾乎拒絕學習的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