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將所看資料進行整理,僅做教學使用,圖片及資料來源附註在文章最下方)
跑步的速度 = 步幅 X 步頻
因此要訓練田徑選手跑步,會針對其步幅及步頻下去研究及加強
傳奇田徑短跑選手─閃電Bolt
囊括各項世界賽事金牌並蟬聯三屆奧運100m,200m及400m接力三項比賽金牌(共9面金牌)
Bolt出名後,很多專家學者研究他的跑步過程發現:
Bolt身高196公分,擁有一雙長腿,因此步幅大,一般人衝刺跑完100公尺,需用到50到55步,職業運動員約45步以內,而Bolt只需41步,平均每步距離約達2.44公尺。
但也因他身材高大,使得他起跑速度相較其他短跑選手要慢
(因為對短跑選手來說,身高體長常常被視為一種不利於起跑的階段劣勢─身高體長對初始加速施加的限制,這個階段跑手身體需要以某個角度前傾,以獲得加速度動力。)
因此他能勝出的關鍵,除了他步幅超大之外,他的步頻足夠頻密,以及他起跑之後的加速及配速
因此研究顯示,短跑選手有60%以上的時間,雙腳處於離地狀態,
每次腳掌與地面接觸,一般人要花0.12秒,運動員可降到0.08秒。波爾特比競爭對手少了4步,等於省下0.32秒。
【短跑】
短跑,簡單來說是一項通過重複兩腿交叉跑動,實現身體向前位移的運動。想提高速度,要麼提高步頻、要麼增大步幅。所有跑者都希望同時提升兩者,但受到力臂長短的影響,步幅的增大通常也意味著步頻的降低,這兩者呈負相關。
因此,短跑運動最難之處,就是運動員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頻和步幅。在目前世界公認的理論中,步幅/身高得出的係數越接近1.2,則被認為是越合理的比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ports/3jm9mya.html
資料來源:
《文章》
- 【動畫解析】 波爾特9秒58的秘密
https://tw.appledaily.com/sports/20160811/V6YHE3ZBTHS3IS52VUV3WYYIMQ/
(內有動畫解析影片)
- 9.58張圖帶你回顧「閃電」博爾特的傳奇生涯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ports-40872308
- 奔向極限—揭密「閃電俠」博爾特之快
- 閃電「博爾特為何跑的這麼快?
https://kknews.cc/zh-tw/sports/8lvvke.html
- 百米決賽亞洲第一人蘇炳添:他「跑贏了」博爾特80米
https://kknews.cc/sports/3jm9mya.html
無關跑步,延伸閱讀
與基因無關!鐵人教練告訴你:為什麼牙買加人跑得快、肯亞人跑得遠?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17588
《影片》
- 《封神誌》"奔跑"之神【波爾特】 | 人類最速障礙 | 奧運決賽勝率1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41LLR6ZyPE
- 假如世界短跑冠軍“閃電”博爾特,與鴕鳥賽跑,誰會更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J6XX4rOAo
- 《2020東京奧運》 直接不演了!一千五百公尺奪冠熱門 跌倒後從倒數直衝第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1bAqXZduX4